《Brian的一生》:神學與哲學之爭的喜劇探討
目錄
- 概述 📜
- 創作開始! 🚀
- 神學與哲學的關係 🧐
- 哲學對於真理的追尋 🌍
- 神學的不同與哲學的重疊 🤔
- 在《Brian的一生》中的區別 🎥
- 推理和懷疑的重要性 🤨
- 哲學的懷疑精神 🤔
- 神學的確定性 🙏
- Dogma的起源與用途 🐶
- Dogma的定義和應用 💡
- 如何在《Brian的一生》中體現 🎬
- 哲學與神學的差異 🔄
- 哲學的理性探索 ✍️
- 神學的信仰關注 🙇
- 反對盲目信仰和Dogma 🚫
- Brian的懷疑和哲學人生 💭
- 反思《Brian的一生》中的Dogma 🤔
- 結論 🎉
創作開始!
《Brian的一生》這部1979年的電影以幽默的方式探討了神學和哲學之間的關係。主角Brian出生在耶穌基督旁邊,他與羅馬占領和尋找伴侶為主要關注點。他加入了猶太人民陣線,並與羅馬人有所衝突,他也假冒先知來躲避羅馬人的追捕,結果被誤認為是救世主和猶太人的救星。他告訴他的追隨者們,不應該盲目追隨他人,而是需要自己思考。然而,最終Brian被判定通過釘十字架的方式被處死,他的追隨者以及女朋友對此毫無幫助。這部諷刺電影觸及了神學與哲學的關係,它與哲學的關係以及與閉塞的思想體系常常被貶低為“教條主義”。那麼,神學到底是什麼,它如何與哲學相關?
神學與哲學的關係
哲學對於真理的追尋
原本,哲學僅僅是指對智慧的追求。哲學是通過理性來尋求真理的過程。哲學不是信仰,而是合理的信仰。而神學是研究上帝的學問,與哲學是兩個不同的學科,但在歷史上,它們之間存在著許多重疊。例如,在印度,哲學在印度教信仰的背景下進行討論。隨著對物理學和生物學等不同學科的理解不斷加深,人們對哲學的認識也隨之改變。無論如何,哲學和神學之間最大的不同是信仰。
神學的不同與哲學的重疊
神學從絕對確定的立場開始,對上帝的一些重要事實幾乎可以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例如他的全能、全知等,然後神學家的任務就是分析和解釋這些假定事實的後果。電影中有一個場景,一個男人因為說了上帝的名字而被指控褻瀆。他辯稱說上帝的名字並不是特別無禮的,而人們拒絕接受這一點。群眾中的每個人都在以上帝存在和一些關鍵事實已經知道的前提下對這名男子進行評判。被告並不爭辯上帝可能不存在,因此說出他的名字並不是真正的罪行。神學家們可以使用哲學的論點和方法,但他們是針對上帝的一系列假定前提來進行應用的。這並不是一個指責,這只是一個定義,由聖托馬斯·阿奎那斯提出並廣泛流傳。根據托馬斯哲學家的模型,哲學和神學是完全不同的,因為神學以聖經中包含的神聖啟示作為起點,至少基督教神學是如此。
被告正在圍繞一個最近的爭論進行辯護,如果如神學家們一致認為的,上帝是全能的,他不可能因任何事物,包括言語,而被傷害。如果如神學家們也同意的,上帝是全知的,他就知道被告並不是故意冒犯他。因此,被告可以使用最新的論點來為自己辯護,但他所有的論點都來自於一個前提,即上帝肯定存在,並且上帝具有某些先決特性。相比之下,哲學始於懷疑的立場,即使最終可能達到的也是確定的立場。這意味著哲學家可以是無神論者或有神論者,但哲學家會仔細推理這些論點,而不是主張神論已經得出並且基本上不能被質疑。談論上帝的存在不是哲學的敵對概念,它可以是哲學的一部分,畢竟哲學是人性的一部分。
在《Brian的一生》中的區別
Brian雖然以自己的猶太傳統感到自豪,但他也是一個懷疑論者。他告訴大家需要自己思考問題。Brian是一個不情願的哲學家,不是一個神學家。就像不經意間的門徒一樣,認為神學家也可以被視為哲學家,但不是所有的哲學家都是神學家。神學並不是哲學的一個分支,而是一個與之重疊的概念。《Brian的一生》通過展現幾乎空無一物的根據,呈現出了一個新的基於教條主義的體系的出現,這是一個非常幽默的展現。教條主義是指基於沒有證據的持續性信仰,且不願進行理性思考,堅守教條意味著接受教條是肯定真實的,就像神學一樣,相信神論教條是從結論開始的信念。在1979年與蒙提·派森團隊的一次採訪中,他們表示《Brian的一生》譴責了閉塞的思想體系。例如,當Brian逃離羅馬人後,他被一群人跟隨,他們誤認為他是救世主,僅僅基於他沒有說完整的陳述,因此對他們來說充滿了神秘感。當他告訴他們他不是救世主時,他們卻堅稱只有真正的救世主才會否認這一點。這就是教條主義的一個體現。
推理和懷疑的重要性
在探討哲學和神學的關係時,我們必須著重於推理和懷疑的重要性。
哲學的懷疑精神
哲學從懷疑的立場開始。哲學家們總是尋求理性和邏輯的證據來支持或反駁某種觀點。他們會提出不同的論證和反駁,並努力推理出多種可能性。哲學是一種開放的社交活動,它需要不同觀點的碰撞和討論。相信的地盤是一個哲學和思想的死胡同,5世紀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如果按照柏拉圖的說法)在市場上遊蕩,煽動路人,他現在以哲學才子的形象被慶祝。參與討論和辯論的人被稱為交談者,而不是先知。一些早期的基督教思想家,如特爾圖連,相信將世俗哲學引入神學是亵渎和錯誤的。這意味著,即使一些神學主張違反理性,信徒也不應該動搖。而其他早期的基督教思想家,如希波的聖奧古斯丁,既可稱為神學家也可稱為哲學家,他們主張世俗哲學應該在對基督教信仰的承諾基礎上進行。請記住,神學從結論開始。
神學的確定性
在電影《Brian的一生》中,Brian對於盲目信仰以及為了信仰而信仰進行了反對。他告訴他的追隨者們,他們需要為自己思考,而不是追隨如此堅定的教條。儘管他沒有使用這個詞,但他們接受了這種反教條的說法,卻將其視為教條,而不是活出來。Brian的生命中的一切都由教條思維決定,不僅僅是宗教教條。教條思維不僅僅存在於有組織的宗教中,有時甚至超越了這些界限。當他和他的母親參加一次石刑時,Brian問為什麼她必須偽裝,母親回答說,因為這是作為上帝的旨意。當他加入猶太人民陣線時,他發現他們更關心組織的規則,而不是可能推動他們目標的行動。各種革命組織因各自的教條而分裂,即使它們是如此相似,以至於兩個組織在同一晚上提出了相同的綁架計劃。信仰需要辯論,它必須受到檢驗,否則沒有真正的理由去相信。
Dogma的起源與用途
在探討《Brian的一生》時,不得不提及Dogma的起源和用途。
Dogma的定義和應用
Dogma是一個宗教或教會的官方原則或信條。神學並不一定創造教條,因為同樣的神學論點可以用來解釋不同宗教的上帝,但神學的結論被用作證據來證明教條的正當性,不論該教條到底是什麼。當我們使用“Dogma”這個詞時,通常帶有輕蔑的意味,因為這個詞用於指稱沒有證據依據的不斷的信仰,並且不願意理性思考。奉行教條意味著接受教條肯定是真實的,就像神學一樣,相信神學教條的信仰是從結論開始的。
如何在《Brian的一生》中體現
在Brian的新宗教的初期,他的不太可能的追隨者們開始在無物之中建立他們的信仰。他們找到一個一度屬於Brian的葫蘆,宣稱它是一個神聖的物品,並開始賦予它更大的意義和重要性。在找到他的鞋子後,他的新追隨者們之間產生了分裂,他們立即對Brian的宗教進行教條化。這種夸大和幽默展示了一種與現實中教條相似的教條。教條式的信仰,即無法改變或質疑的信仰,與哲學的目標相對立。因為哲學是人類思想的一個死胡同。《Brian的一生》通過這種夸張的手法展示了閉塞式思維,它不同於現實生活中的教條,但它們有共通之處。
哲學與神學的差異
哲學和神學在詞源上是不同的,而在思想和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哲學的理性探索
哲學始於懷疑的立場,試圖從理性和邏輯的角度解決問題。哲學家們會採取不同的論證和反駁,尋求證據來支持或否定某種觀點。哲學家並不僅僅關注上帝的存在與否,也關注其他有關人類存在和宇宙本質的問題。哲學家們會在不同的觀點之間進行辯論,並嘗試推理出真理。
神學的信仰關注
神學則從信仰的立場開始,探究上帝的所在和特性。相比於哲學,神學更注重信仰,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研究和分析。神學家們從已經被接受的信念出發,並試圖解釋和理解這些信念所帶來的後果。神學的目標不僅僅是探討真理,還包括將信仰應用於實踐中。
反對盲目信仰和Dogma
《Brian的一生》中Brian的角色表達了他對盲目信仰以及為了信仰而信仰的反對。
Brian的懷疑和哲學人生
Brian告訴他的追隨者們,他們需要為自己思考問題,而不是盲目追隨堅定的教條。他提出的觀點並不是以教條的形式存在,但追隨者們卻將其視為教條,並且只是重複而不是實踐。在Brian的生活中,一切都由教條思維來決定,這種思維不僅局限於宗教教條,有時甚至超越了宗教界限。當他和他的母親參加一次石刑時,Brian問她為什麼要偽裝,母親回答說,因為這是上帝的旨意。當他加入猶太人民陣線時,他發現他們更關心組織的規則,而不是可能推動他們目標的行動。各種革命組織因自身教條的細微分歧而分裂,儘管它們如此相似,以至於兩個組織在同一晚上提出了相同的綁架計劃。信仰需要辯論,它必須進行檢驗,否則沒有真正的理由去相信。
反思《Brian的一生》中的Dogma
《Brian的一生》通過夸張和幽默展示了閉塞性的思維,這在某種程度上與真實的教條相似。認可的信仰意味著無法改變或質疑的信仰,這與哲學的目標相對立。因為哲學是人類思想的死胡同,它需要辯論、交流和懷疑。《Brian的一生》通過這種滑稽的方式展示了教條的教條式信仰,並嘗試解析宗教和閉塞式思維之間的關係。
結論
在《Brian的一生》這部電影中,Monty Python以幽默的方式探討了神學和哲學之間的關係。Brian的角色通過他對盲目信仰和教條的反對,呼籲人們需要思考,而不是盲目追隨。電影通過夸張和幽默展現了教條性思維和閉塞的思想體系。神學和哲學在詞源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在某些方面存在重疊。哲學從懷疑的立場開始,以理性和邏輯為基礎來尋找真理。神學從信仰的立場開始,探討上帝的存在和特性。Dogma作為教條的體現,被用來證明教條的正當性。然而,Brian在《Brian的一生》中反對了這種教條的信仰,並提倡思考和懷疑的重要性。信仰應該在辯論和檢驗中得以鞏固,而不是僅僅基於教條或盲目追隨。
【資源】